今年6月,上海市政府頒布了《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升級實施“工賦上?!比晷袆佑媱潯?,該文件是加快促進工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重要文件,從“工賦引擎”增能行動、“工賦載體”提質行動、“工賦服務”創優行動、“工賦生態”營造行動等方面,對工業互聯網賦能上海工業提出了路徑、方向和抓手。
在上海舉辦的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以“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為主題,體現工業互聯網賦能制造業新發展的內涵特點,同時匯聚近200家工業互聯網行業標桿及創新企業,集中展示應用成果。
擁抱“新基建” 聚焦產業智能解決方案
2020年3月,中央提出,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以新發展理念為,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的“新基建”,主要涉及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之后,各地政府紛紛響應,推出相應的指導方案,上海初步決定在未來三年實施的批48個重大項目和工程包中投資約2700億元,新基建浪潮方興未艾。
(中國工博會下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應用展)
不難看出,“新基建”主要包括的七大領域,都和工業息息相關,因此這些元素也都無一例外的出現在了本屆中國工博會當中。尤其是5G應用和工業互聯網,在本屆工博會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應用展中得到了集中體現和展出。聚焦從工業制造應用行業的信息系統解決方案到智能制造終端產品與典型案例,囊括5G+工業互聯網、工業品電商與數字化供應鏈、創新實驗室、空間信息產業等熱點展區。包括藍卓、浪潮、海爾卡奧斯、正泰和智能云科等工業互聯網行業標桿及創新企業攜前沿技術與應用案例集中亮相,深度呈現了人、機、物互聯的數字工業未來和展現產業全價值鏈的智能產品及數字化解決方案。
信息技術產品 武裝智能工廠
工業生產在真正實現智能化、互聯化的道路上,首當其沖的就是技術創新帶來制造業技術、產品和生產模式的前沿突破。仙工智能和靈動科技分別在本屆中國工博會上推出了適用于物流行業的智能叉車和全新機器人,結合了視覺AMR自主移動,機器深度學習和智能路徑規劃等技術,為智能物流系統的升級奠定了基礎。
(仙工智能正在演示智能叉車)
被認為是隱形企業典范的兆芯,也在堅持自主創新的道路上繼續前進,本次展出了的16nm 3.0GHz的開先KX-6000系列處理器,依靠其強大的操作系統和軟硬件兼容性,滿足了兆芯一眾合作伙伴在能源、軌道交通、安防和工業制造等多個領域的智能解決方案的落地。
(兆芯多個系列的處理器和芯片)
全球工業領域領軍者之一的日立集團,展出了一系列不同規格的工業計算機。日立工業計算機擁有超長壽命,高可靠性,低運行成本等優勢,目前已經應用于電力、交通、物流、能源和通信等眾多領域。正是依靠著日立工業計算機的強大性能,支撐著IoT數據收集和大數據后臺智能分析的工作,日立重點推廣的日立智慧物流項目才得以實現可視化和優化。
(日立展臺)
工業互聯 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
擁有了制造業技術創新不斷帶來的新技術和產品,結合智能化、互聯化的趨勢,工業互聯網也就成為了當今全球工業發展的共同方向。工業互聯網講究的是大大小小不同規模的工業系統,在與5G和大數據等分析感應技術結合后碰撞出的火花,通過智能機器間的連接并終在人機之間架構聯系,從而提供工業制造、安全、環保、優化的完整解決方案。
浪潮云在本屆中國工博會上展出了經過升級的云洲工業互聯網平臺2.0,在“1357”的整體發展戰略指導下,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通過一個服務平臺,面向企業、政府和園區三大客戶,提供質量碼、工業云、工業PaaS、工業大數據、應用服務五層架構服務,實現對設備、產品、業務系統以及、供應商、客戶、員工的七類鏈接。
(浪潮展臺)
浙江藍卓自主研發的supOS操作系統,是我國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操作系統,致力于成為我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大數據平臺及工業人工智能平臺。supOS操作系統以工廠的全信息集成為突破口,融合應用了生產控制、生產管理和企業經營等多個維度的數據,賦能工業企業和工廠的智慧大腦。
(恒遠智能蜂巢工廠展臺)
作為國內行業級工業iPaaS平臺的蜂巢工廠由恒遠智能開發推出,是一套一站式數字化工廠集成解決方案。從工業智能網關智能抓取工廠生產設備的數據開始,到云智能平臺的數據處理,后反饋應用在工廠建模、技術工藝、供應鏈協同、智能決策等12項場景中。這套解決方案從頭到尾地完成了客戶全業務流程、全生產要素和全價值鏈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工博會為基點 眺望工業生態未來
在本屆中國工博會中,智能、互聯當仁不讓地成為了重要的關鍵詞,貫穿每一個展,同樣的,這也將成為整個制造業創新發展的潮流趨勢。在展會中可以看到,即使是數控機床、機械加工等傳統工業,也在嘗試著引進智能互聯的元素,改進設備和工作環境;而一些在芯片、材料和能源方面擁有上游技術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為了緊隨制造業發展的整體趨勢,也更多地在展會中與合作伙伴積互動,用更為直觀的方式展現了自己在產業全價值鏈智能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還有那些積投身新能源和5G等領域的傳統企業,他們更是捕捉到了產業轉型升級關鍵期的機會,將會與在相關領域創新的新生力量們一起,用數字化和智能化持續賦能中國工業發展。
推開中國工博會“智能工廠”的大門,一幅工業生態畫卷已然浮現眼前:起步在電商,基礎在物流,發展在金融,特色在技術,拓展在信息,成功在數據。
在上海舉辦的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以“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為主題,體現工業互聯網賦能制造業新發展的內涵特點,同時匯聚近200家工業互聯網行業標桿及創新企業,集中展示應用成果。
擁抱“新基建” 聚焦產業智能解決方案
2020年3月,中央提出,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以新發展理念為,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的“新基建”,主要涉及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之后,各地政府紛紛響應,推出相應的指導方案,上海初步決定在未來三年實施的批48個重大項目和工程包中投資約2700億元,新基建浪潮方興未艾。
(中國工博會下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應用展)
不難看出,“新基建”主要包括的七大領域,都和工業息息相關,因此這些元素也都無一例外的出現在了本屆中國工博會當中。尤其是5G應用和工業互聯網,在本屆工博會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應用展中得到了集中體現和展出。聚焦從工業制造應用行業的信息系統解決方案到智能制造終端產品與典型案例,囊括5G+工業互聯網、工業品電商與數字化供應鏈、創新實驗室、空間信息產業等熱點展區。包括藍卓、浪潮、海爾卡奧斯、正泰和智能云科等工業互聯網行業標桿及創新企業攜前沿技術與應用案例集中亮相,深度呈現了人、機、物互聯的數字工業未來和展現產業全價值鏈的智能產品及數字化解決方案。
信息技術產品 武裝智能工廠
工業生產在真正實現智能化、互聯化的道路上,首當其沖的就是技術創新帶來制造業技術、產品和生產模式的前沿突破。仙工智能和靈動科技分別在本屆中國工博會上推出了適用于物流行業的智能叉車和全新機器人,結合了視覺AMR自主移動,機器深度學習和智能路徑規劃等技術,為智能物流系統的升級奠定了基礎。
(仙工智能正在演示智能叉車)
被認為是隱形企業典范的兆芯,也在堅持自主創新的道路上繼續前進,本次展出了的16nm 3.0GHz的開先KX-6000系列處理器,依靠其強大的操作系統和軟硬件兼容性,滿足了兆芯一眾合作伙伴在能源、軌道交通、安防和工業制造等多個領域的智能解決方案的落地。
(兆芯多個系列的處理器和芯片)
全球工業領域領軍者之一的日立集團,展出了一系列不同規格的工業計算機。日立工業計算機擁有超長壽命,高可靠性,低運行成本等優勢,目前已經應用于電力、交通、物流、能源和通信等眾多領域。正是依靠著日立工業計算機的強大性能,支撐著IoT數據收集和大數據后臺智能分析的工作,日立重點推廣的日立智慧物流項目才得以實現可視化和優化。
(日立展臺)
工業互聯 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
擁有了制造業技術創新不斷帶來的新技術和產品,結合智能化、互聯化的趨勢,工業互聯網也就成為了當今全球工業發展的共同方向。工業互聯網講究的是大大小小不同規模的工業系統,在與5G和大數據等分析感應技術結合后碰撞出的火花,通過智能機器間的連接并終在人機之間架構聯系,從而提供工業制造、安全、環保、優化的完整解決方案。
浪潮云在本屆中國工博會上展出了經過升級的云洲工業互聯網平臺2.0,在“1357”的整體發展戰略指導下,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通過一個服務平臺,面向企業、政府和園區三大客戶,提供質量碼、工業云、工業PaaS、工業大數據、應用服務五層架構服務,實現對設備、產品、業務系統以及、供應商、客戶、員工的七類鏈接。
(浪潮展臺)
浙江藍卓自主研發的supOS操作系統,是我國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操作系統,致力于成為我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大數據平臺及工業人工智能平臺。supOS操作系統以工廠的全信息集成為突破口,融合應用了生產控制、生產管理和企業經營等多個維度的數據,賦能工業企業和工廠的智慧大腦。
(恒遠智能蜂巢工廠展臺)
作為國內行業級工業iPaaS平臺的蜂巢工廠由恒遠智能開發推出,是一套一站式數字化工廠集成解決方案。從工業智能網關智能抓取工廠生產設備的數據開始,到云智能平臺的數據處理,后反饋應用在工廠建模、技術工藝、供應鏈協同、智能決策等12項場景中。這套解決方案從頭到尾地完成了客戶全業務流程、全生產要素和全價值鏈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工博會為基點 眺望工業生態未來
在本屆中國工博會中,智能、互聯當仁不讓地成為了重要的關鍵詞,貫穿每一個展,同樣的,這也將成為整個制造業創新發展的潮流趨勢。在展會中可以看到,即使是數控機床、機械加工等傳統工業,也在嘗試著引進智能互聯的元素,改進設備和工作環境;而一些在芯片、材料和能源方面擁有上游技術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為了緊隨制造業發展的整體趨勢,也更多地在展會中與合作伙伴積互動,用更為直觀的方式展現了自己在產業全價值鏈智能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還有那些積投身新能源和5G等領域的傳統企業,他們更是捕捉到了產業轉型升級關鍵期的機會,將會與在相關領域創新的新生力量們一起,用數字化和智能化持續賦能中國工業發展。
推開中國工博會“智能工廠”的大門,一幅工業生態畫卷已然浮現眼前:起步在電商,基礎在物流,發展在金融,特色在技術,拓展在信息,成功在數據。